健康知识
暑未消,立秋至!
- 文:中医科 张月莹
- 审校:邢露
- 审核:邵蔚
- 日期:2025-08-06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标志着秋天的开始。然而,立秋并不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就此结束。此时,暑气未消,“秋老虎”虎视眈眈,天气逐渐由湿热转向燥热,是夏秋过渡的关键时期。
中医养生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强调顺应四时变化。立秋时节,自然界的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养生之道也应从夏季的“养长”转向秋季的“养收”。
立秋养生四部曲
一、饮食调养
重在“清润”“养肺”,适当“增酸”以收敛肺气,“少辛”以减少发散耗气。
滋阴润燥的食物包括: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蜂蜜、芝麻、莲藕。适当食用“增酸”的食物:山楂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石榴、乌梅。
慎食或者少食:过于辛辣的食物(如生姜、辣椒、花椒等,易耗气伤津);油炸、烧烤等燥热食物;过于生冷的瓜果(如西瓜,立秋后宜少食,防伤脾胃)。
二、起居调摄:早卧早起,适度秋冻
顺应阳气收敛:宜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有助于阴精的收藏,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。
“秋冻”有讲究:原则上“薄衣御寒”,不急于添厚衣,让身体逐渐适应凉爽天气,增强耐寒能力。关键部位要保暖:腹部(防腹泻)、背部(防外感)、足部(寒从脚起)、肩颈(防风邪)仍需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。同时要因人而异:老人、儿童、体质虚弱者(尤其阳虚、气虚者)不宜盲目“冻”,应及时增减衣物。
三、情志养生:安宁恬淡,收敛神气
顺应秋气之“收”: 秋季在情志上对应“悲忧”,易产生低落情绪。
调养方法:保持心情平静、安宁、乐观,避免过度悲忧、烦躁。多接触大自然,登高望远,开阔心胸。培养兴趣爱好,如书法、绘画、音乐等,怡情养性。保证充足睡眠,有助于涵养精神。
四、运动保健:动静相宜,平缓为要
原则为运动量不宜过大过猛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。选择平缓、轻松、不过分剧烈的项目。
推荐运动:
传统导引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(尤其鸟戏养肺)。
舒缓运动:散步、慢跑、瑜伽、温和的登山。
呼吸吐纳:清晨进行深呼吸练习,有助于清肺气。
注意运动前后及时补充水分,选择空气清新、凉爽的时段(清晨或傍晚)。
立秋,是夏与秋的握手,是热烈与沉静的交替。顺应时节变化,遵循中医“养收”之道,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、运动四个方面细心调护,就能安然度过“多事之秋”,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一叶知秋意,养生正当时。愿您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,收获健康与安宁。